先出个题考考大家,这是什么花?
似曾相识?@leoleobobeo/pixabay
小编猜你第一反应一定是木槿or锦葵or芙蓉葵啥啥的
但都不是!这是棉花花啦!
真不是我这人恶心心说话话非得叠字字,这确实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棉花的花。
叫桃不是桃,叫花不是花
不过你的第一反应还是很准的,和木槿or锦葵or芙蓉葵一样,棉花是锦葵科的一员,它们也算得上是表亲了。这些花长得相似,尤其是花中的雄蕊简直出自同一个模子。
它们的雄蕊数量很多,其中花丝连结成一个叫做雄蕊柱的筒状结构,而花药却是彼此分离的,分散在雄蕊柱的顶端周围。雌蕊被雄蕊柱包裹在中间,往往只有数根柱头露在外面。
这些花的花萼下方都有着小苞片。不同类群的小苞片形态各异,但常见到的大多是不怎么分裂的纤细模样。棉花花则与众不同,它的小苞片呈宽大的叶状,顶部多分裂,甚至细碎似流苏,像是一团团绿色火焰,层层拱卫中间的黄白色花朵。
授粉后,不需几日,棉花花的子房便逐渐隆起形成一个绿色椭圆球体,这是它幼嫩的蒴果。因为长相和桃子有些撞脸,常被人唤作棉桃。
随着时间缓缓注入,棉桃的个头越来越大,体态逐渐丰盈,青翠颜色悄悄被象征成熟的黄褐取代。终于有一天,干瘪的果皮再也支撑不住,自上而下迸开,将酝酿已久的丰收奉上。只见在果实内部的3-5个房间中,分别端坐着一个胖娃娃,身披厚实的长毛大氅(chǎng)。织就大氅的种子纤维白如雪,柔似丝,这才是我们所熟知的棉花。
层层剥茧,把棉花吃干抹净
收割机驶过大田,将这些白色毛球从棉桃中揪出,打包送入工厂。经过一番清洗、除杂和晾晒等初加工,它们被投入轧棉机。
在机器的运作下,较长的纤维丝与棉籽之间产生相对运动,被几近完整地轧下。这些长纤维常被用来制作不同规格的织物,在衣物、家居等工业生产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。你身上的T恤、洗脸用的毛巾和床上铺的床单枕巾都可能由这些长纤维织就。
棉籽:扒了我外套给你自己做衣服,还有没有天理了!
被扒去大氅的胖娃娃棉籽还不能退场,因为它们的身上仍附着一层密集的短纤维,又被称作棉短绒,可以被加工成精制棉。
这些短纤维在剥绒机中历经三道剥绒挑战,得到的头道绒纤维相对长些,成熟度稍差,一般仍用于纺织。二、三道绒纤维较短但成熟度更高,尤其是三道绒的纤维素含量可以超过90%,是工业上提取纤维素的重要原料,还可以用于生产无烟火药、高级纸张和人造纤维等产品。
去除棉短绒的棉籽经剥壳又可以得到棉籽壳和棉籽仁。其中前者可用于制取活性炭等工业材料,也可以作为饲料喂牛喂羊喂蘑菇(作食用菌培养基)。棉籽仁则通常被集中起来榨油。榨取的棉籽油不仅在工业上大有出息,而且还曾被某些棉产区民众当作主要食用油。
这种多酚羟基双萘醛类化合物是棉花的武器,可以有效降低棉铃虫、棉蚜虫等对植株的危害,但也同样可能伤害到误食的单胃动物(如猪、狗和你)。上个世纪下半叶,部分棉产区就曾集中爆发过食用劣质棉籽油导致的棉酚中毒。
反刍动物的瘤胃能处理棉酚,把适量棉籽粕等棉家饲料喂给牛羊吃问题不大。
脱酚处理可以去除产品中的部分棉酚,使得对棉籽油与棉子糖和棉籽蛋白等副产物的高效利用成为可能。当然,科技的高速发展也赋予了我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能力,目前已有多个研究团队应用RNA干扰技术等手段,使得棉籽中的棉酚含量大幅下降而不影响植株其它部位的防御功能,为棉花踏踏实实走上人类餐桌铺平了道路。
棉的植株中有用的不仅是棉桃,连棉秸秆在收割后也可以大放异彩。不仅可以还田以改良土质,还可以在粉碎发酵后作为作物栽培基质的一部分,也能够用于生产能源物资等。当然,作为棉植株的一部分,棉秸秆也富含纤维素,被拉去造纸造纤维板都不在话下。
事实上,擅长制造和积累纤维素绝不是棉的专利,锦葵科中有相当多成员具备这样的能力。苘麻、黄麻、大麻槿等植物名中的“麻”字可以证明,它们早已成为劳动人民的手工材料,其富含纤维的茎皮用来编织个麻袋麻鞋麻绳再好不过。(老麻家还有谁在啊?快戳进来看!——这大热天的,还得是它!)
真假棉花
前面我们一直“棉花棉花”地叫着,殊不知这些棉花其实是几十个物种的统称。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大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,其中有四种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种植,而我们中国人更是把这四位种了个遍。
云朵般的棉花
其实中国本没有棉,东来西往的人多了才将它们带了来。草棉和树棉是被最早引入的棉种。其中草棉起源于非洲南部,故又被称作非洲棉;树棉则起源于印度次大陆,是亚洲的老土著,则被唤作亚洲棉。前者自非洲出发,经由中亚长途跋涉至我国新疆落脚,并逐渐向黄河流域扩散;而后者则途经东南亚入境两广等地,后长期盘踞在我国南方地区。
不知不觉中,这一南一北两个棉种陪伴了我们竟已有两千年之久,尤其是在近千年中,棉花传入人口更加密集、经济更加发达的中原及江南地区,被更多人认识、改造和利用。
晚唐的《四时纂要》可能是我国最早记载棉花种植的书籍,介绍了渭河及黄河下游的栽培技术。宋末元初,黄道婆手搓了国产初代轧棉机——搅车,使得人们再也无需手动分离棉籽与棉花,棉纺技术也得以升级。同时期,元朝政府首设棉花专管机构。明初,国家颁布法令要求百姓种棉,棉花自此在全国范围内被推广普及。
然而,草棉和树棉的好日子并没持续太久,19世纪以来,两位美洲来客——陆地棉和海岛棉打破了它们的垄断地位。陆地棉又被称作细绒棉,相比于两位老前辈,不仅棉纤维更细更长,质量更好,产量和适应性也更上一层楼,目前我国内90%以上的棉田已然是陆地棉的天下。
海岛棉的名气似乎小些,但如果叫出它的小名“长绒棉”,你就很熟悉了。纤维长度的超级加倍赋予海岛棉产品更加细腻柔软的触感、更高的强度和独特的光泽,是极致品质的代表之一。相比于陆地棉,这种高端棉花的生长周期更长、对光照和水等环境因素的要求也更高。同时,为了保护细长的纤维,在采摘加工过程中难免要付出更大的代价。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海岛棉的低产量和高价格。
目前国内理想的长绒棉产地少之又少,是的几乎只有新疆。事实上,新疆也是我国整个棉花行业的中心。根据《2024年棉花加工行业产业发展报告》,24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283.83万hm2,其中新疆棉田独占244.79万hm2,占总面积约86.2%。在产量上,则更是天下产棉一石,新疆独得九斗,其余共分一斗。在加工行业,内地各省市共有89家相关企业,而新疆自己就坐拥一千多家,简直是独霸天下。
我国幅员辽阔,为什么伟大的棉花之神偏偏就选中了新疆?首先,这里充足的日照可以满足棉花对光照的需求。其次,虽然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的新疆本身降水有限,但区域内的众多雪山为棉田稳定提供管饱的灌溉用水,同时干旱的气候不利于病虫害的发作而有利于棉桃的生长发育。另外,地膜、滴灌等现代栽培技术和极高的机械化收割加工水平为棉花产业赋能,共同成就了这一棉的天堂。
棉花的故事讲完了,但除了这些根正苗红的棉宗内门弟子,还有一些植物也因掌握了纤维的力量而被收归“棉”字辈。比如我们之前讲过的地方性季节限定网红木棉(现在走在南方的街头,很难不被它砸到吧?)正是其中一位,它的果絮纤维质量比之棉花稍逊色些,在纺织工业中难以独自撑起一片天,故而时常与其它纤维混纺或作为枕头、被褥的填充物。